【脑客中国】陈琦:强迫症目标导向系统偏差的脑功能与结构标记物

时间:2022/11/22 编辑:瀚翔医疗 浏览数:4018


直播节选

大家好,我是华南师范大学陈琦。感谢中国心理学会和《脑客中国》直播平台的邀请。今天的分享内容为强迫症目标导向系统偏差的脑功能与系统标记物。

01什么是强迫症

强迫症(OCD)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 


强迫症是一种高发病率(通常在2%-3%之间)的精神类疾病,即100个人有2-3个人患有强迫症状,并且这种症状可能会发生泛化现象。 


强迫症包含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两个方面,而强迫行为可作为与广泛性焦虑障碍鉴别诊断的主要指标之一。 

 

由于其具有致残性的特点,以及病情发生后所造成的不同类型的不良后果,强迫症一直被认为具有较为广泛的研究前景。


02强迫症的发病理论

主流认为,强迫症的发病机制主要源于三个因素:认知灵活性降低、情绪出现偏差、习惯化系统与目标导向系统失衡。 


认知灵活性降低:大脑的认知控制是自上而下的。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的认知灵活性出现异常,即在一些典型的认知测评任务当中,强迫症病人需耗费更多的认知资源。 


情绪偏差:强迫症病人的情绪较为脆弱,因此也经常伴随其它精神疾病症状,如抑郁、焦虑等。 


习惯化系统和目标导向系统失衡:所谓习惯化系统,就是指简单的、重复的刻板行为执行系统。目标导向系统是指生物体能够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及自身需求,调节自己行为以实现目标的行为学习系统。当这两个系统失衡时,就有可能产生强迫症。



典型的强迫症大都有洁癖倾向,如反复的洗手等重复行为,当然也包括其它亚型。 


强迫症的研究思路一般从心理学角度着手,我们一般认为强迫症的演变是从行动到习惯,再到强迫的一个过程。 


习惯化系统和目标导向系统失衡目前被认为是强迫症发病机制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认为是强化学习系统异常,可能导致行为过度习惯化,甚至形成强迫行为。


注:上述内容在征得老师同意后,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进行的部分文字整理。观看完整视频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观看。



扫描二维码

观看完整视频



点击此处,观看最新直播及回放。

QQ号:2083990141
添加QQ即刻开启聊天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