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客中国·科研】张瑞彬:时-空视角下抑郁症心理病理机制研究

时间:2024/11/25 编辑:瀚翔脑科学 浏览数:1087


2024年11月20日晚20点,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心理学系博士生导师张瑞彬副教授作为脑客中国科研第168位讲者为大家带来主题为《时-空视角下抑郁症心理病理机制研究》的报告。以下内容节选自直播视频:



大家晚上好,很荣幸受到脑客中国的邀请,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进行交流。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题目叫《时-空视角下抑郁症心理病理机制探究》。我们认为抑郁症是一种心境障碍,表现为持续的情绪悲伤,并且对各种事物的兴趣出现减退的核心症状。



目前来说,它已经影响了全球3.42亿人。它有不同的症状表现,包括躯体上的,行为上的,思维上的以及身体感受。我们自己和前人研究发现抑郁症个体,他们大脑年龄其实相比正常人都是更老的。


我们最近的研究也发现,抑郁症和老年痴呆(包括MCI)等类型的疾病有很大的共病,并且在神经机制上也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我们课题组就在思考一个问题,作为心理学研究者可以从哪些角度去分析抑郁症的症状。



从时间的角度进行分析,当更注重的是对过去的过度思考,我们叫反刍思维;指向当下的,就是感觉生活没有意义,出现快感缺失;以及指向未来的兴趣减退。 在这个框架下想进一步去结合我自己感兴趣的认知控制方面来去做,采用的技术就是主持人在前面提到的脑成像和计算建模来充分解构我们这样的抑郁症状。



反刍思维作为一种思考方式,它被定义为是对负面的个人问题或负性事件的一种情绪状态引起的含义、原因及影响的一个反复思考。



比如说我们今天在工作中犯了一个错误,导致整个工作进度都延迟了。这时候我们会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不是自己不够细心?而反刍思维比较严重的个体,可能认为自己是不是没有能力去胜任这个工作;往后果去思考,可能认为这次失误会引起领导对我看法的改变,会让同事们觉得我能力不行;从意义上来说,会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不够认真的人,这么小的事情都做不好的。


通过这样反复的思考,就会引起情绪低落,还会影响我们解决问题的行为,也会引起我们压力感知,甚至引起我们社会支持的减少。



以上为本期直播部分内容,观看本期及往期完整视频内容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


扫描二维码

观看完整视频



END

点击此处,观看最新直播及回放。



往期精彩节选

周东升:抑郁症神经调控进展及思考

周昌松:大脑的分层模块化组织-分离,整合及其在个体认知能力中的平衡

田仰华:焦虑抑郁的神经调控研究


QQ号:2083990141
添加QQ即刻开启聊天

复制成功